9月3日上午,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举行了一场以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”为主题的广场活动?;疃战崾晃煌贩⒒ò椎睦先肆嗥鹪莘旁诠愠∫唤堑睦?,准备去丢垃圾。这位老人叫胡之均,今年84岁。他手里拎的垃圾袋起码有5个,只是日常出门丢个垃圾,怎么还会大包小袋?
身为墙门组长,胡之均几乎每期黑板报都会提到垃圾分类的内容。
不放过一个小茶包,得把茶渣倒出来
“你们检查一下我垃圾分得够不够细?!奔芪У娜硕级运睦行巳?,胡之均原地打开了垃圾袋。
用两层垃圾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是厨余垃圾。为啥要用两层垃圾袋?“因为我处理厨余垃圾的方式有点‘小众’?!?/p>
因为家里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不多,“用那么大一个垃圾袋装,每天丢一个,太浪费。”现在天热,怕垃圾发臭,他就在冰箱找了个角落,把厨余垃圾封好冷藏,“攒”两三天丢一次,“外面套的这一层垃圾袋,还可以重复利用。”
“你家里人支持吗?”记者问。
“我老太婆一开始也是要说我的,但那么些年坚持下来,加上密封工作做得到位,她也就不管我了。”
体积最大的一袋是其他垃圾,里面除了用过的纸巾等,还有被拆分的茶包,茶渣早被倒入厨余垃圾中。
还有几个垃圾袋,他有点不舍得丢。比如超市常见的装生鲜肉的黄色塑料盒,“可以放在灶台上,当垃圾盒用。”
胡之均一边分享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,一边朝垃圾桶走去?!拔铱纯从忻挥腥寺叶?,你看这个塑料桶就放错位置了。”他也不嫌脏,把塑料桶从绿色垃圾桶挑出来,放进黑色垃圾桶。
用来盛放厨余垃圾的黄色塑料盒,胡之均不舍得丢,说是要重复利用。
曾被抱怨“这事儿做得太多余”
胡之均从2014年开始参与垃圾分类,不仅自己分,而且还督促别人分,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。
划船社区于2013年向居民提出垃圾分类要求,希望大家能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区分袋装,便于处理。
“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,我去跟他们讲,他们还会说:‘垃圾反正是要烧掉的,你年纪那么大,做这个事情太多余了’?!?/p>
胡之均是墙门组长。刚开始,每次领到社区发下来的垃圾袋,他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垃圾袋上写好户主的楼牌号。
“以前垃圾袋没有二维码,我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。有了编号,分类总归会用心一些?!?/p>
“那个时候有没有人说你多管闲事?”记者问。
“没人敢说,一说出来不就说明他不愿意分类嘛?!焙孤约旱陌旆ǖ靡獾摹?/p>
胡之均的“闲事”还管到社区的沿街商铺。今年年初,他特地给社区一家菜店的“小年轻”写了关于垃圾分类的信,直接贴在卷帘门上,“效果还是有一点的”。
胡之均把别人丢错的垃圾给放回正确的桶里。
用“只争朝夕”的心态来做垃圾分类
从2014年至今,胡之均丢出来的垃圾越分越细,他也明显感觉到周围邻居、商铺对垃圾分类这件事也越来越上心。
在今年87岁的划船社区居民徐恭备家,积攒起来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报道和资料已有厚厚两本,见证了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一路走来的变化:从发起倡议到启动垃圾分类模拟运行,再到“有害垃圾换绿色植物”等一系列做法的推广。
“经常翻一翻,很多想法就会发生改变,慢慢觉得我们现在做的垃圾分类的事情是对的,应该坚持。”徐恭备说。
而这和胡之均“垃圾分类,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”不谋而合。
即便如此,胡之均还是觉得眼下的垃圾分类“总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”。
“我跟你讲,一定要用‘只争朝夕’的心态来推进垃圾分类这件事?!痹诙昀丶业穆飞希庋缜刹克?。(综合宁波晚报、甬上APP)
87岁的徐恭备积攒了两大本关于垃圾分类的剪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