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“雷锋月”的和煦春风,2月24日,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迎来了一群特殊访客——《雷锋》杂志社采访团,他们专程前来组织开展“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?!辈煞没疃?/span>
记者跟随团队深入走访,见证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动下,这座拥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,如何巧妙地传承与创新慈孝文化、书香文化及耕读文化,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《雷锋》杂志社采访团走访
慈孝文化:
古训今行,润泽乡风文明
步入半浦村,波光潋滟的姚江与参天古树相映成趣,青砖黑瓦的明清院落与现代民居错落交融。这里文化底蕴深厚,坐落着省保单位1处、市保单位1处、区保点22处,拥有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、浙江省“红色根脉”强基示范村、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。
半浦村所在的慈城镇,以慈孝文化闻名,这种传统美德如同基因一般融入村民的血脉之中。漫步村间,不难发现许多村民门前悬挂着写有“行慈孝”字样的灯笼,彰显着这里淳朴的民风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。
“行慈孝”字样的灯笼
半浦村党支部书记陈卡男是土生土长的半浦人,退伍后回到家乡工作近二十年,担任村书记也已近五年。在他看来,“新农村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物质层面的改善,更要致力于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,而半浦村的慈孝文化正是宝贵的资源?!?/span>
在其推动下,村里每年都会评选文明家庭,更组织全村为老人做三件事:买衣服、做饭、洗脚。每完成一件事,就会发放一个灯笼,以此激励村民践行慈孝之道。
村书记陈卡男
在村里,有一位60岁的儿子,悉心照顾90岁的母亲四五十年,母亲一直卧病在床,他便日夜守护,照顾母亲的吃喝拉撒。这样的好人案例在半浦村还有很多,他们成为了村民身边的榜样,带动着整个村庄形成尊老爱幼、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。
此外,村里的慈孝家风馆是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的重要阵地。馆内展示了半浦村郑氏家族等世家大族的家规家训,如《郑氏规范》中“子孙为学,须以孝义切切为务”的经典训诫,并通过图文、实物等形式呈现村民口耳相传的慈孝故事,传递崇学向善、务实守信的家风理念。
慈孝家风馆
书香文化:
墨韵流芳,涵养乡村气质
半浦村素有行文重教的传统,历史上曾出过50位进士,更是浙东学术重镇??滴跄昙洌淮枞?、思想家黄宗羲在余姚黄竹浦的老宅失火,再传弟子郑性得知后将残余图书载至半浦,并建造“二老阁”藏书楼,不仅藏书,而且刻书,使得黄宗羲巨著得以出版,四方学者纷至沓来。如今,半浦村的书香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滋养下,愈发浓郁。
半浦村内
驻村艺术家葛晓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江北区美术家协会主席。2019年,他带领江北区美术协会会员来半浦村寻觅创作灵感?!跋绱宸⒄共挥鲎叛塾诰?,而应珍视文化独特性?!痹诟鹣肟蠢?,村里有很多清代和民国古建筑,很有历史价值。与半浦村结缘后,他偶然发现一栋闲置的独栋建筑,随即萌生了建立美术馆的念头。经他修缮保留原貌后,2021年10月,半浦美术馆顺利开幕,成为村里艺术乡建探索的起点。
不同于传统观念中高大上的美术馆,半浦美术馆致力于“接地气”,服务于广大村民。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活动,就是邀请江北区美术协会骨干会员给村里90岁以上老人创作肖像画。此后,葛晓弘经常组织多地画家和摄影家来半浦村采风,采风中完成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在馆内展出,村书记陈卡男、村民葛金雅和马飞飞等更是在家门口举办了展览。另外,半浦美术馆还致力于在乡村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,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、西班牙艺术家作品展等国际性展览相继亮相。
葛晓弘
在葛晓弘的推动下,半浦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。在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,半浦村承担起浙江主场活动的重任,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宁波农民画展,向全国游客展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经验。如今,加拿大中国画馆交流中心以及宁波、广州等多个高校写生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也在半浦建立。
村民们明显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。村民韩师傅早年在外做餐饮生意,去年,他和老婆回到村里,开了一间米线店?!耙郧按謇锍伺┮?,没有其他产业。现在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,游客越来越多,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?!焙Ω导ざ厮?。除了韩师傅一家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村里,开起了民宿、农家乐、咖啡店,其中有多家小店成为“网红”。
农村工作指导员、驻村第一书记王玉靖也是书香文化的积极推动者。她是浙江工商职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,2024年1月被派驻到半浦村。
驻村以来,她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项目,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。她竭力牵线搭桥,促成了“半闲咖啡(微书房)”项目?!鞍肫执逵胁厥槔肺穆?,把书香文化植入文旅项目既有特色又有必要?!被谡庋南敕?,她通过校图书馆馆长牵线,与市、区图书馆协调联系,在村中设立“微书房”,与新开设的“半闲咖啡”“浦溯茶咖”相结合,并由校分院老师进行室内设计,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图书借阅服务,更好地传承半浦书香文化。
村内咖啡馆
令人欣慰的是,王玉靖观察到村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,即便是老年人也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交流,展现出半浦村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。
耕读文化:
田间墨香,助力乡村振兴
耕读文化在半浦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,村民们边耕地边读书,村里自古以来人才济济,曾在宋末出过副宰相,更有一个祠堂曾出过四五个进士,林则徐是半浦村女婿,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也是半浦人,就连冯骥才也在此住过多年。如今,半浦村正通过半樸园等基地,让孩子们体验插秧、手作等,在实践中学习,传承耕读文化。
竺彩君作为半樸园创始人,深耕文旅领域多年。2015年初访半浦村时,其原生态自然风貌与厚重人文底蕴令她深受触动,最终选定半浦小学旧址,在此启动"德造教育半樸园国学基地"建设项目。
这所始建于1921年的建筑,由四明银行主理人、乡贤孙衡甫捐资兴建。2016年2月,融合中西建筑美学的全新文化空间启幕,肩负起弘扬中华圣贤文化、传承千古智慧的历史使命。
半樸园
经过几年的沉淀,半樸园构建起了独有的特色文化精品课程体系,开发打造了礼仪课程品牌“德造礼记”、综合实践课程品牌“德物在上”、乡愁文化传播教育品牌“德见乡音”三大品牌。现在半樸园还配套有“在园”自然课堂和“育园”农耕学堂,将非遗手作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?!拔颐窍M缘禄?、礼化为基础,劳动教育手工体验为抓手,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实践,促进学校、家庭与社会的和谐。”竺彩君表示。
文艺村长陈先权也是耕读文化的践行者和推广者。2023年,他来到半浦村担任文艺村长?!耙豢忌踔脸粤肆饺鲈碌呐菝?,因为当时和村里人不熟悉,村内业态也不完善,没地方吃饭?!背趵凑У剑媪僮胖疃嗬?,村民对他也充满疑虑。但他没有放弃,花了半年时间熟悉每位村民,主动帮老人卖甘蔗、向游客介绍农产品,以真诚敲开了村民心扉。
在解决基础信任问题后,陈先权开始激活村庄文化基因。他参与创建古渡口咖啡馆,设计LOGO与墙绘,通过咖啡馆与美术馆引流游客;在发现村里一位74岁老爷爷有30年乡宴厨艺后,他协助其开设农家乐,自己负责装修、推广和建立线上点餐系统。在他的努力下,半浦村发展出四五家特色咖啡馆与多家农家乐,每家都融入了书香气息。
不仅如此,陈先权还收集村民家中的老物件进行展示,将闲置大棚改造成艺术空间。在他看来,半浦村的独特在于能将乡愁记忆实体化——既能看到古建筑,也能触摸生活化的历史痕迹。
经过他的精心布置,如今店内随处可见经历过岁月沉淀的老物件以及大大小小的字画,甚至是这里的咖啡和茶都有独特的半浦地理记号。这份独特的韵味,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。
据统计,2024年到访半浦村的游客数量约8.9万人次,这也有效助力了半浦村集体和村民增收。2024年半浦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.04万元。
从慈孝家风馆的德治教化,到半浦美术馆的艺术赋能,再到半樸园的耕读实践,站在姚江古渡口,忽然读懂冯骥才在《半浦村记》中的感叹:“不仅有珍贵的遗存,还有鲜活的文化传承,更有渐渐好起来的生活,有自己的特色与追求……何愁保护与传承?!?/span>
半浦经验证明,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简单的“送文化下乡”,而是让千年文脉真正成为村民的“精神原乡”,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。(来源:新江北客户端)